中国灭生性除草剂市场在草铵膦制剂高速增长后进入全新竞争格局,新的格局就意味着在传统除草剂市场体系下,主宰者可能衰亡,一批新的除草精品会顺势崛起。或许你代表了百草枯、草甘膦、草铵膦曾经的辉煌,并不一定能在新的格局下生存,唯有明晰行业发展趋势,辨析竞争态势,才有可能抓住新竞争下昙花一现的曙光,享受掠地攻城的市场盛宴。
11月20日,四川利尔作物在绵阳召开战略产品发展论坛,与来自全国200多位核心合作伙伴共话灭生性除草剂新格局。
“中国的农业正在发生着变革。”四川利尔作物总经理邱丰致辞时表示,“随着土地流转速度的加快,家庭农场数量激增,服务主体从传统散户变成专业种植户;同时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农村“空心化”问题凸显,劳动力的缺失导致节约型技术需求的增加;而伴随着非农行业资本的大量涌入,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已经形成,诸多变化也要求着农资企业自身发生改变。跟随,从来都是简单,破局,需要技术和勇气。”
(四川利尔作物总经理邱丰)
邱丰表示,中国可能的农业发展模式是石油化学农业与生态农业有机融合和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农业模式。利尔作物深耕农业多年,将继续坚持技术驱动农业的发展理念,不断推出新品来应对市场挑战,实现“作物才是中心,土壤才是根本,盈利才是目的”的最终价值。
屠欢®,亿元单品的逆风扬旗
随着1745号公告的实施,百草枯水剂已退出中国市场,为灭生性除草剂市场洗牌缔造机遇。数据显示,草甘膦、草铵膦等灭生性除草剂占据除草销售额78%的市场份额,占领灭生性除草剂市场等于占领了除草剂市场。
面对巨大的市场蛋糕,新品可以用乱花迷眼来形容。截止16年11月,国内草甘膦登记产品总计1632个产品,其中单剂1520个,复配产品总计112个,主要复配有二甲四氯、麦草畏、滴酸·草甘膦、乙氧氟草醚、氯氟吡氧乙酸、苄嘧磺隆等,复配产品的好坏根据作物和草相等都各有侧重。
如何选择草甘膦产品?除了品牌,还有产品本身!
(利尔作物销售总监袁勇)
利尔销售总监袁勇称,利尔是国内首家吡啶类化合物催化氯化系统集成技术的拥有者,国内大型的草铵膦生产企业,拥有国内大型的氯代吡啶类除草剂系列产品的研发及生产基地。
屠欢®不仅能够稳定防除常规杂草,还能够高效防除抗性笔管草(节节草)、水花生、小飞蓬、葎草、田旋花、艾蒿等恶性杂草。三氯吡氧乙酸属内吸传导型选择性除草剂,由植物的叶面和根系吸收,并在植物体内传导到全株。草甘膦与三氯吡氧乙酸的科学复配,使得屠欢®比常规草甘膦死草快4-5天,控草时间达30天以上。
(利尔作物产品经理苗承钊)
产品经理苗承钊分享2018年屠欢®的销售业绩称:截至11月5日,在全国屠欢®范围内已经有了46位百件零售店,每个零售店的屠欢®销售量都至少达到了1吨,最高已达到了2.42吨。屠欢®正在被全国各地的零售伙伴和终端农户认可,广受好评。
雷克顿®、欢雷®,布局下一个除草剂风口
百草枯水剂退市以及草铵膦原药价格大幅下降,为草铵膦的市场增长提供了良好契机。草铵膦因为相似于百草枯对浅根性作物安全,所以在浅根性作物除草领域销量增长明显。
“对于草铵膦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产品管理与市场开发部主管刘晓伟总结道。产品同质化、低价无序竞争,使得许多产品还未推开就已经乱世。用药成本下降,用户随意增加用量,使得杂草抗性产生加速。同时许多种杂草生之具来对草铵膦所具有的耐受能力,也使得草铵膦单剂在技术层面面临考验。
2019年,利尔将依托作物研发优势,在草铵膦单剂上,采取“闲牛®品牌+闲飞®冲量”组合拳策略,巩固利尔草铵膦领军地位!同时加快草铵膦复配产品——雷克顿®、欢雷®的市场开发,与合作伙伴一起开创“草铵膦蓝海市场”。
(产品管理与市场开发部主管刘晓伟)
雷克顿®(草铵膦+乙羧氟草醚),将乙羧氟草醚添加到草铵膦中,能增加草铵膦渗透通过植物叶片角质层和细胞膜,从而提高防效,两者混用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产品特点:
1、对使用草铵膦单剂防效不好的阔叶杂草作用显著;
2、速效性好,死草彻底,耐低温、干旱等极端环境;
3、无封闭活性,行间除草安全性及后茬安全性高;
4、稳定油性剂型,渗透、展布性能更好,更耐雨水冲刷。
2018年,雷克顿®上市第一年,销售突破500吨。
欢雷®(草铵膦+高效氟吡甲禾灵),相比草铵膦单剂,欢雷®对禾本科防除更彻底,不返青、控草时间长!
产品定位:
1、经作行间防除难防禾本科杂草(旱稗、马唐、牛筋草多发经作)
2、长江流域,水稻播前(含田埂)灭茬(李氏禾、菵草多发田块)
3、6-10月,难防牛筋草、旱稗、马唐发生多的区域(大草、老草)
2018年,欢雷®上市第一年,销售突破250吨。
刘晓伟最后总结到,利尔拥有庞大的灭生除草家族,雷克顿®和欢雷®的上市表现,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产品能在2019年大放光彩。配合利尔化学草铵膦原药战略,实现草铵膦系列制剂市场最大化,整体市场占有率领先!
走进利尔
会议间隙,参会人员走访了利尔四川工厂,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于1993年发起成立,于2008年7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视察公司时指出“利尔化学是绵阳科技城建设以来军民结合成功的典范,利尔化学是核技术在农药领域的唯一转化基地”。公司拥有四川绵阳、江苏南通、四川广安、湖南岳阳等多个生产基地,员工3000多人,2017年销售额超过30亿元。
(参观工厂)
作为研发型企业,多年来,利尔作物已经形成了科学、严谨、系统的产品开发体系,生物活性评价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早在2006年,利尔作物就建立了国内首家企业生物活性测定中心,生测团队规模长期维持在30人左右,并于2015年建立了707亩的试验农场专用于应用技术开发与验证。
参观过程中,参会人员走访了利尔作物技术中心生测基地,近距离看到各种评价靶标培养体系及系统的产品开发流程。利尓作物产品开发流程遵循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甚至对每一杯杂草的种植都有严苛要求,每个产品从研发到推向市场都要经历5-7年的时间,确保产品质量从源头抓起。